全国服务热线

0717-7538999 / 15771163533

新闻中心
桑蚕文化 你现在的位置:首页<<新闻中心<<桑蚕文化 

宜昌市夷陵区地方志丛书《三斗坪镇志(1840-2005)》桑蚕文摘

作者:0 浏览量:7753 时间:2020-05-22 09:26:50 

图片1.png

大事记

   ?1953-1979,粮油、柑、桑、茶、药材、禽、蛋等生活资料及生产资料的购销,由供销社、粮管所、食品所实施。1979年后,商品购销逐步社会化,有些商品产销直接见面。P193

   ?1965年,从武昌纸坊引进湖桑苗试种,在园艺大队适种1亩。

   ?1966年,柏果淌大队建桑园1亩,园艺大队发展到2亩。

   ?1968年试养从江苏引进的改良蚕种,产茧150公斤。

   ?1970年,“三斗坪外贸站”在头顶石大队、暮阳大队建烘茧站2个,基本解决鲜茧收烘问题。

   ?1974年,三斗坪镇桑园面积发展到720亩。

?1979年后,社办企止发展,年底,农机厂固定资产?值6万元,年纯利0.7万元,上交利税706元;化エ厂固定资产净值2.2万元,年纯利1.1 万元。建筑队、水运队、砂石队年利润均在1万元左右。搬运队、砖瓦厂、拖拉机站、柑橘场、药材厂、采育场、油茶厂、桑蚕场、招待所等亦有一定固定资产。P181第五章企业[DY]节规模

   ?1981年12月10日《马杰同志在三斗坪公社党委座谈会上的讲话》指出①把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和个人的积极性结合起来。这是很好的经验。我看了张世清的家很高兴。他是个养蚕能手,他家八个人,两个劳力,承包集体七亩七分桑园,收入二千三百多元,相当于一万斤柑橘、二万斤包谷的价值。还有个叫黄文敬的,三口人,两个劳力,他是个制种能手,包产5700多斤包谷。实收14000多斤,超产8000多斤,喂好几头肥猪,人平收入1000元。他就是利用会制包谷种子的专长为集体为国家作贡献,自已也富起来了。头顶石的经验很好。这个队80个户,如果拿60户种粮食,20户养蚕,那全大队收入就大得很,就会更快地富起来。可是,落实八二生产责任制,他们都是搞的包干到户,结果是家家户户种粮,家家户户种桑,发挥不了集体原有桑蚕场的作用,也不能充分发挥一些有养蚕技术专长的社员的作用。②其他多种经济、板栗、茶叶、竹子,特别是桑蚕要全面规划,大力发展。 

注: 1.《马杰同志在三斗坪公社党委座谈会上的讲话》摘录于《宜昌县三斗坪公社革命委员会(全宗号88、目录号8、案卷号150)》文档; 2.马杰时为中共宜昌地区行署党委书记。 

?20世纪70年代,养蚕室以大队、小队为单位集体新建。1981年后,农户自建养蚕室。

  ?1985年改养杂交一带种,改一年一季喂养为一年多季喂养,年产鲜茧41吨。之后,蚕种改为“春蕾×正珠”,抗逆强,易饲养,茧质优,丝质好,每张种的产量由20公斤增加到45公斤。桑园面积124公顷,基本为湖桑。1985年,供销社参与收烘鲜茧,直接交缫丝厂。是年务河供销社收购鲜茧194.8元/担,比原来提高12.3%。

?1986 是年 全镇开始征收农林特税,开征品种主要是柑橘、桑蚕、茶叶,当年征收5万元。2005年停征。

?1987年6月,镇政府根据“因地制宜、适当集中、扬长避短、择优发展”的原则,将区域内按地形分为“四带、四片、一岗”,确定柑、桑、茶为镇内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。 

?1994年5月,镇政府投资5万元在务河办事处(现头顶石村村委会办公楼)修建烘茧站,解决蚕家售茧之难。

?1994年9月 杨家溪流域被纳人长江上游水土保持第三期小流域重点防治工程,经过4年治理,完成坡改梯140公顷,兴建桑蚕基地4个,营造果林230公顷,封禁治理830.1公顷。兴修蓄水池170口,排灌水渠13.2万米,沉沙池230个。(综合治理) P320

?1995 年10月,三峡画院三斗坪分院成立,三斗坪现代民间版画作品陈列室对外开放,陈列民间版画100 余幅。49幅作品在[CN]历史博物馆参加宜昌版画进京展出;罗来清的《采桑姑娘》、万宗成的《卖猪去》被《人民日报》海外版收藏;

?1994-1999年,从浙江海宁引进“桐乡青”,形成密植桑园333.3公顷,桑园总面积546公顷。

?2000年,镇委、镇政府从生态旅游农业角度提出“山上桑园、山中茶园、山下果园、峡谷竹林、户户庭院”的经济发展思路,.......新发展桑园267公顷。

?2000年以后,鲜茧收购商上农家收购。

?2001年后,喂养由3季改为4季。

?2002年位于海拔400米以上的村新发展桑园333公顷。

?2003年,从[CN]桑蚕所引进“丰驰”杂交桑园66.7公顷。

?2001-2004年,退耕还林从浙江海宁引进“农桑12”建桑园200公顷,“农桑14”建桑园66.7公顷。

?至2004年,全镇基本完成以柑、桑、茶为主导产业的农业产业调整。

?2005年从外地引进桑叶优良品种4个,其中桐乡青、农桑12、农桑14主  要分布在柏果淌、暮阳、务河、头顶石等干溪、花鸡坡等地。

?2005年,桑园种植面积978公顷,产蚕茧260吨,是1985年的6.3倍。

?2005年,农户在镇农技中心指导下修建标准养蚕室,每室占地建筑面积60平方米以上,内空高(吊顶)3.2米以上,砖混结构,百墙、木窗、水泥地面,备簸箕60把、蚕架8个、蚕蔟50张、大蚕网60张、小蚕网10张、喷雾器1个、干湿温度计2支。

?2005年7月 镇实施的桑树优良品种“丰驰杂交桑”示范推广项目获区科技成果二等奖。

林木分布呈“五带一岗”的格局。即沿江海拔300米之内的甜橙带,含天桥(董家墩)、石牌、南沱、黄陵庙(青鱼背)、园艺、东岳庙、高家、新生、中堡、石板、秋千坪(陶家溪)等11个村,面积66.1平方公里,占镇域面积的38%,多以农耕地培育甜橙;海拔300米至500米之间的混交防护林带,含石牌、南沱、黄陵庙(青鱼背)、园艺、黄牛岩、东岳庙、高家、新生、中堡、石板、秋千坪(陶家溪)、花鸡坡等12个村,面积66.74平方公里,占38.5%;海拔500米至750米之间的蜜橘带,含棋盘山(果园)、黄牛岩、秋千坪(陶家溪、金瓜墩)、花鸡坡(洗天坪)等4个村,面积28.2平方公里,占16.3%,多以农耕地栽培蜜橘;海拔750米以上刺槐防护林、用材林带,含天桥、柘木坪、棋盘山、头顶石、务河、暮阳、柏果淌等7个村,面积102.72平方公里,占59.3%;石牌、石板两小流域的茶叶经济林带,含天桥、柘木坪、黄牛岩、花鸡坡、秋千坪等5个村,面积45.3平方公里,占26%,多以农耕地栽培茶叶。沿务河、石牌、柏果淌、艾家河等主干道路与其互通支路成网状分布的农田桑蚕经济林岗地,含柘木坪、头顶石、务河、暮阳、柏果淌等5个村,面积86.19平方公里,占49.7%。

病虫害防治 桑园主要虫害有“桑象虫”、“桑尺蠖”、“桑毛虫”、“桑?蚊”、“桑天牛”、“介壳虫”、“桑蓟马”、“桑粉虱”等8种,主要病害有桑里“白粉病”、“桑污叶病”、“桑褐斑病”、“桑卷叶枯病”、“桑拟干枯病”、“桑紫纹羽病”、“全株萎缩病”等10余种。防止桑树主要病害,发病初期需用“50%托布津”1 000倍液( 70%托布津I 500倍)喷叶,间隔10天-15天再喷1次;防止桑树主要病菌害,需发病早期用“50%多菌灵”1 500倍液或“75% 甲基托布津”1 500倍液喷叶。

蚕的病毒性疾病有“血液型脓病”、“中肠型脓病”、“病毒性软化病”、“浓核病”等,细菌性疾病有“细菌性胃肠病”、“细菌性败血病”、“卒倒病”(细菌毒素中毒症)等,真菌性疾病即“僵病”、又称“硬化病”,还有“动物寄生病”、“多化性蝇蛆病”、“壁虱病”等。

病毒性疾病首先宜做好消毒防病工作,用蚕用消毒净或消灭精消毒,并加强饲养管理;其次用抗菌素添食,使用“克蚕菌胶囊”,常用浓度为100 单位,取其I粒,内容物加人500毫升水搅拌溶解,喷于桑叶叶面,以湿润为宜。4龄期添食1~2次,5龄期添食2~4次。若小蚕3龄使用,要改加1000毫升水。

真菌性疾病(僵病)防治首重蚕室蚕具彻底消毒,僵蚕尸体要及时烧毁或深埋,蚕室内粘砧用的浆糊要加防腐剂,防止发霉;蚕体蚕座的消毒,用“灭僵灵”-袋(含两小包共40克)加1公斤新鲜石灰粉拌匀,均匀撒在蚕体上,见薄层霜即可,10 分钟后撒焦糠或其它干燥材料,然后再喂蚕。

动物寄生病应捕杀蝇蛹,应用“灭蚕蝇”杀蛆,蚕体喷用300倍,喷于桑叶喂蚕用500倍液,5龄蚕隔天一次,4龄期用1次~2次,3龄前不用;用硫磺熏烟或300倍“灭蚕蝇”喷洒,蚕期发病要找出虱源并切断。迅速调匾,用“灭蚕蝇”喷洒蚕体,驱除壁虱,“灭蚕蝇”浓度为: 1龄1000倍,2龄500倍,3~5龄用300倍,并不要在蚕室内堆放棉花、麦秆、稻草、稻谷等。

 同时,采桑叶要在农药残毒期过后,发现农药中毒要移动蚕位,撤掉毒桑,并立即将吐水、乱爬的中毒蚕挑出,放在淘米箩中,先用清水洗净,倒人盛有清洁水的容器里,轻轻搅拌,让蚕在水中吐出毒水排出毒粪,经1 ~ 2分钟蚕体软化时捞出,摊在清洁的蚕匾中,放置清凉通风处,等其苏醒。

 

生物资源---中药材类  主要有半夏、桔梗、天花粉、麦冬、活血连、土鸡母、土大黄、白茅根、生姜、何首乌、丁香、五倍子、厚朴、茯苓、天麻、黄莲、当归、枸杞、枳壳、车前子、女贞子、桃仁、桑葚子、牵牛花、柏子仁、陈皮、韭菜籽、冬瓜籽、黑芝麻、绿豆衣、马齿苋、马鞭草、车前草、薄荷、鱼腥草、半枝莲、穿心莲、蒲公英、风尾草、紫苏梗、鸡冠花、金银花、菊花、野菊花、槐花、大青叶、艾叶、枇杷叶、冬桑叶、地骨皮、杜仲、牡丹皮、桑白皮、橘皮、土鳖虫、水牛角、牛黄、鸡内金、龟板、别甲、狗肾、刺猬皮、蚕砂、黄腊、蛇蜕、蜂蜜、僵蚕、蟾酥、皂角刺、夜交藤、桑枝等。

植树造林--外援绿化工程项目(中日青年生态示范林项目)

?1970年后,采取“造上一片林,留下一批人,建立一个场,管好一片林”的作法

?2003年12月20日,第四期项目在头顶石、务河两个村实施。投资20万元,造林130公顷,其中生态林96.9公顷、经济林33.1公顷,植苗70万株,主要树种有刺槐、杉树、桑树、枇杷等。附建蓄水池5座、200立方米,解决48户人畜饮水问题。 

?2004年12月29日,第五期项目在务河村实施。投资18万元,造林130公顷,植苗78万株,全系生态林,主要树种有刺槐、杉树、桑树等。附建蓄水池3座、140立方米,解决15户人畜饮水问题。

?2005年12月20日,第六期项目在暮阳村实施。投资15万元,造林130公顷,植苗60万株,全系生态林,主要树种有刺槐、杉树、柏树、桑树等。附建蓄水池4座、120立方米,解决12户人畜饮水问题。

★森林保护、森林防火

主要林特产品有柑橘、茶叶、桑蚕、木梓、油桐、油茶、核桃、板栗、棕片、竹笋、五蓓子、葵花子、花椒、黄姜、  桃、  李、梨、葡萄、鲜枣、  柿子、樱桃等。 

行政村区划

?  柘木坪村  位于石牌风景区西南,东接石牌村;南接务河、天桥村;西接头顶石村;北接棋盘山村。距镇政府所在地黛狮30公里。耕地面积337.33公顷,其中桑蚕60公顷、茶叶56.67公顷、柑橘3.33公顷,人口1461人,其中女615人,劳动力男391人、女370人。

2005年全村总收入705万元,人平纯收入3 088元。

公路东达石牌江边,西连“土三”公路。村组支路5条,长11公里,组组通公路。全村摩托车56辆,农用汽车1辆。

村城地属山区,平均海拔约400~ 1100米,年平均气温18C,年降雨量约1 250毫米。土壤以酸碱性为主,适合种植玉米、红薯、土豆、油菜、桑树、茶叶。有茶园46.67公顷,年产鲜叶210吨,年收入6万多元。个体茶叶加工厂3 家,年创利税5万元。桑园92.93公顷,产茧10吨多,年收人15万多元。茶、桑两大收入占总收人的40%。养100只鸡以上的有10户,种10亩以上茶园的有3户,养10头猪以上的有24户。全村有电脑3台,电冰箱10台,大屏幕彩色电视机66台,安装程控电话184部,购买手机310部。适龄儿童人学率、巩固率100%。全村有小学文化程度1060人,初中文化程度180人,高中文化程度(中专) 66人,大专以上文化程度20人。村卫生室担负全村2700人的基本医疗保障和妇女儿童的预防保健工作。

  ?务河村距黄牛岩极顶风景区约5公里,距三斗坪镇政府18公里。东邻天桥村;西接花鸡坡、暮阳村;南毗土城乡;北抵头顶石村。2003 年,务河、秦家倘、西州、柏果坪四村合并。是夷陵区重点扶持的桑蚕养殖基地,也是国家“东桑西移”项目重点村之一。

   清初,务河、秦家?(shǎng)、西州、柏果坪属“黄牛铺”所辖。民国时期,务河(务河、洗天坪、头顶石、薛家山为一一保)属“黄牛乡十二保”,辖6甲;秦家?、西州、柏果坪属“黄牛乡十一保”,其中柏果坪教场坝以东地域为“西峡乡”。1949年后为务河乡、湖笔乡; 1960 年务河为一大队、秦家?为二大队、西州为三大队、柏果坪为五大队,隶属务河管理区; 1961年为务河大队、秦家?大队、西州大队、柏果坪大队,隶属务河公社; 1984 年改称务河村、秦家?村、西州村、柏果坪村; 2003 年务河、秦家?、西州、柏果坪四村合并为“务河村”,共626户1 898人。面积16.96平方公里,其中耕地161.87公顷,退耕还林143.87公顷,森林面积1 210公顷,森林覆盖率45%。 

村属山区,年平均气温12C,年降雨量997~ 1370毫米,日照充足,适宜农作物和多种经济作物生长。全村均为旱地,农作物以玉米、红薯、油菜、洋芋为主;经济作物以桑、茶为主。1978年务河、秦家?、西州、柏果坪四个大队粮食总产996.2吨,其中玉米397.2吨,油菜子0.189吨;经济作物年产桐子4吨,木梓29.75 吨;桑园面积17.27 公顷(其中柏果坪占12.53 公顷),蚕茧产量1.4吨;茶园面积15.8公顷,茶叶产量2.55吨。2005 年,粮食总产678吨,油料26吨;桑园277.93公顷,养蚕种1857张,卖鲜茧65吨,收人117万元;产茶8吨,收入48万元;生猪出栏1 050头,收人94.5万元;外出务工354人,收入27万元。全村总收人830万元,人平纯收人3016元。

矿产资源分布广、储量大。西州、秦家?两村重晶石储量1亿吨以上,年开采量1 000多吨;白云石储量1亿吨以上,石灰石储量更大,两家石灰厂年产石灰1.1 万吨,产值90万元。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大,有猫子石、乌烟洞、和尚洞、湖笔大岩屋、天井眼、石门观、龙洞、龙窝、龙嘴,还有昊三桂练过兵的教场坝和大片桑园生态园。

土三公路穿越村域3公里。村组公路3条15.5公里,可通公路500余户,占全村总户数的85%。宜昌县金通客运公司的班车每天上、下午往返路过务河。

务河小学始建于1954年。1998年, 乡党坪、西州、柏果坪、泡桐树垭、纸厂墩等小学撒销并入; 1999 年,秦家?小学撒销并入; 2000 年,洗添坪小学撒销并入。2005年,有教学班6个,附设学前班1个,在籍学生213人,其中寄宿学生64人。村办卫生所1个,医生3人,担负务河村民的疾病救治工作、少年儿童的医疗保障和预防保健工作。

 2005年,全村有电视机520台,其中彩电490台;家庭电话150部,手机300部;面的2辆,运输车4辆,摩托车56辆。人平纯收人3016元。

 2005年,全村育龄妇女390人,结扎191人(其中男性7人),上环40人。村民平均寿命为70岁。♥高寿星为原柏果坪村8组许先梅,女,1903 年出生。

?头顶石村地处黄牛岩山麓。东与柘木坪村相连;南与务河村、天桥村交界;西与务河村接壤;北与棋盘山村、黄牛岩村、花鸡坡村相连。距镇政府25公里。面积12.25 平方公里,其中林地面积947.57公顷,耕地面积77.2公顷。2005 年,全村380户、1146 人(其中女554人)。村有50个姓氏,主要有杜、孙、刘、冯、黄、张、高、黎、何、曹、许、胡、陈等。

清初,头顶石、乡党坪、泡桐树垭属“黄牛铺”。民国时期,头顶石属“黄牛乡”。乡党坪、泡桐树垭属“西峡乡”。1949 年,西峡乡改为“西峡支前委员会”。1951年改设行政自然村,属务河乡。1958年,头顶石、乡党坪并为六大队,泡桐树垭为七大队。1984 年,三个大队均改为村民委员会。2003年,头顶石、乡党坪、泡桐树垭及腰子?的1 ~5组合并为“头顶石村民委员会”。

村域山区,♥高海拔1 048米,石柱林立,峡沟密布。农田以旱地为主,农作物和经济作物间作同植:粮食作物以玉米、红苕、油菜为主;经济作物以桑树为主。2005年,有桑园125.6公顷,年养蚕种1 200张,鲜茧48吨,收入77万元,是夷陵区桑蚕养殖基地之一,也是三斗坪镇桑蚕养殖大村。

邹石路横贯全村,从滴水岩到腰子?,全长15公里。村民自发修路到各屋场共6条,长6.5公里,可通汽车240户,占全村总户数的80%。有汽车2辆,面的2辆,三轮运输车4辆,摩托车33辆,三轮摩托车2辆。宜昌县金通客运公司的班车每天上、下午往返路过头顶石、乡党坪。

2005年,全村有小学文化程度的392人,初中文化程度的649人,高中(中专)文化程度以上的85人。全村有固定电话157部、手机154部;有电视机289台,其中彩色电视机234台;洗衣机65台;冰箱11台。

村卫生室有医生4人,负责全村村民和少年儿童的医疗保障和预防保健工作。儿童免疫率98%,参加合作医疗334户、946人。

 全村育龄妇女224人,结扎45人,上环125人,采取避孕措施51人。村平均寿命74岁。2003年始,只生一孩的父母60岁后年补助600元的政策兑现,兑现率100%。

 ?暮阳村地处镇城西南部,群山连绵,其间有一条小溪,山高溪狭,直到夕阳西下时,才能晒到太阳,故名“暮阳溪”。东连土城;南邻柏果?村;西接秋千坪村和花鸡坡村;北抵务河村。距镇政府所在地31公里。

晚清属“西峡乡”。民国33年属“望州乡”。1949 年9月成立“暮阳乡”。1958年10月,为“暮阳溪大队”。1984年2月,为“暮阳村”。面积16.03平方公里,耕地面积213.72公顷,退耕还林面积94.27公顷,桑园166.67公顷,人口2 500人,其中女1 125人。属山区地貌,平均海拔600米左右,年平均气温12'C,年降雨量约1120毫米,适合种植油菜、花生、红营、玉米等作物。2005年,经济总收人1 280万元,其中种植业收入360多万元,养殖业收入400多万元,外出务工收人440多万元。人平纯收入3012元。全村780户2500人,拥有座机200部、手机1 500部、彩电500台、影碟机200台。有大型汽车4辆,农用车10辆,摩托车80辆。

村内原有暮阳溪小学、季家坡小学、梅花小学、杨雀垭小学,1990 年,收归暮阳完全小学,共15班。2005 年,暮阳完全小学降为初小,五、六年级学生合并到石板完全小学。卫生室由原来的梅花卫生室、季家坡卫生室、暮阳溪卫生室、杨雀垭卫生室合并而建,担负全村医疗保健和非在册常住人口以及妇女儿童预防保健工作;村民参加合作医疗人员占总人口的90%。

?柏果?村位于镇城西南边陲,距镇人民政府所在地25公里。东邻暮阳村;南抵点军区土城乡;西接长阳、秭归两县;北连秋千坪村。面积24.3平方公里,耕地面积202.26公顷,其中水田4.13公顷,旱地198.13公顷,茶园26.53公顷,桑园254.67公顷,退耕还林136.97公顷,森林面积I 872公顷,覆盖率为77%。67个姓氏,主要有张、牛、高、艾、李、王、罗、刘、蔡。总人口2 186人,其中女1008人,劳力748个。人口出生率6%。2005 年全村经济总收人1 257 万元,其中农业收入占总收人的25%;养殖收人占30%;服务业收入占总收人的3%;其它42%。人均纯收入3 079元。

柏果?地处高山石灰岩地区,平均海拔500米以上。土壤以黄白粘士为主,黑红色土壤为辅,自然肥力较好,适合种植玉米、薯类、油菜、茶叶、桑树,年平均气温12"C,年降雨量约1 500毫米。野猫溪流经村域20公里,村内建有小型水库1座、堰塘1口,可蓄水3万立方米,村民生产、生活用水无忧。

桑蚕是村域支柱产业,2005年,植桑面积由1979 年的13.3 公顷发展到254.67公顷,养蚕1 500张,出售鲜茧70吨,年收入140万元。是年,有农业企业4家,个体工商户12家,年创利润50万元。

全村适龄儿童人学率、巩固率均为100%。村卫生室有医生3人。2003 年,“十星级 文明户”占全村总户数的89%,其中25户受到特别表彰和奖励。

主干公路贯穿全村12 公里,组级公路11条、18公里。2005年,全村有汽车3辆、摩托车26辆。通往县城班车一天两班,年客运量3万人次。全村有固定电话380部,手机400部、彩色电视机380台、冰箱20台。

自然 镇城属于世界著名的黄牛背斜地质带,地层由前震旦系、震旦系、寒武系、侏罗系构成,整体地壳生成至今已有9亿年,岩体坚硬完整,湿抗压强度1000公斤/平方厘米以上,且稳固性强,透水性极为微弱,是中外难得一见的地质构件。

镇境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。地势由西南向西北呈三级阶梯逐渐降低,高低相差113.2米,形成高山、半高山、河谷(低山)地形地貌。自然资源丰富,柑、桑、茶量大质优,已探明矿产17种,其中金属矿8种、非金属矿9种;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和丰厚的旅游资源等。2005年,森林覆盖率41.7%。

溶洞--轩辕洞  又名仙岳洞、古仙岳洞,当地俗称仙人洞。位于棋盘山村四、五组之间,黄牛山东麓海拔700多米的悬崖上,洞内宽阔,面临长江,洞门宽18米、高30米,洞深近千米;洞口左侧耳洞有明显的建筑痕迹,洞内有清泉可饮。传说是黄帝与西陵之女嫘祖居住过的洞府。

青龙洞 位于头顶石村海拔800米的中岭山,洞宽10米,高12米,长约500米。

水洞垭 位于头顶石村巴山山脉海拔750米处,宽100米、高15米、长60米,面积约6000平方米,容量为90 000立方米。

穿洞   位于头顶石村(原腰子?村)海拔650米处的巴山山脉中,贯穿山峰两端,为腰子?村与外界联系的通道之一,洞宽7米、高8米,可通过一汽车。

气洞  位于头顶石村海拔900米求雨台山中,宽6米、长3米,高不可测,洞中常年冒气。

龙洞湾 位于头顶石村花栗包,海拔850米处,传说洞中有龙。宽4米、高8米、长80米,面积150平方米,容量500立方米。

风洞 位于头顶石村土地岭中海拔850米处。宽20米、高50米、长500米。洞中常年有风。

方言、词汇、谚语、俗语、诗词

中堡岛遗址、杨家湾遗址


新闻中心

关注公众号

企业名称:宜昌银罡桑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
企业地址:宜昌市夷陵区三斗坪镇高家冲村四组

联系电话:0717-7538999 、15771163533(韩女士)

版权所有Copyright©2020 宜昌银罡桑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